首页 生活常识

待业青年到慢就业,下岗职工到灵活就业,不知是进步,还是倒退?

419人浏览   2024-03-04 19:25:45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有些词汇虽然过时了,但是它却换一种形式客观地存在着。经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人都知道“待业青年”这个词汇,过去的待业青年,现在就叫“慢就业”;比如过去的下岗工人,现在的灵活就业等等。那现在让我们通过百度来了解一下这些词汇的含义。

待业青年俗指城镇中暂时未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知识青年等待就业,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应为不再为高中毕业的国有企业子弟分配工作,导致大批不能继续进行教育的中学毕业生等待分配就业,所以生出“待业青年”一词。

慢就业是指,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的现象。据统计,中国越来越多的“90后”年轻人告别传统的“毕业就工作”模式成为“慢就业族”。

“慢就业”的大学生一般面临的生活压力不大,父母的观念比较开明,不会因为孩子不工作而焦虑,而且会支持孩子进修、游学、考察就业市场或者暂时放松。

下岗职工最早出现于90年代初期,中国许多国企虽早已到了破产边缘,1998年是中国最大的一波下岗潮,下岗潮确实解决了国企的经营困境,但下岗的工人就没那么好受了。下岗不仅丢失了铁饭碗,而且连生活保障都顾不。曾经引以为傲的工人身份没了,要知道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工农无产阶级才是国家的主人,这种身份是全世界人所羡慕的。

如今,这层心里上安全感和优越感没了,寄托几代人的工厂没有了,这种心里落差比丢饭碗重要的多。大量下岗职工流入到社会后,迫于生计,选择去从事原先看不上的社会底层工作,蹬三轮、摆地摊、做清洁,和进城农民工抢生存空间。

灵活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所、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商业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的传统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是指下岗失业人员个人或以街道、社区等组织形式,从事社区便民服务、家政服务,上门维修服务等各种劳务人员。

据统计,全国目前已有超过2亿的灵活就业者,如果按照我国有9亿劳动者来计算,那么灵活就业者群体占到所有劳动者的22%。也就是说,每五个劳动者里边,就有一个是灵活就业者,这说明灵活就业人员数量还是十分庞大的。

超过2个亿的灵活就业者,而且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是社会的退步,还是时代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