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的作用
引言在各种文体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论是论文、报告、演讲还是文章,引言都是向读者介绍主题、概述内容、激发兴趣的关键组成部分。引言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吸引读者注意: 引言作为读者接触作品的第一个部分,其吸引力至关重要。一篇精彩的引言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对后续内容的兴趣。
- 引导主题: 引言向读者展示了作者要探讨的主题和问题。通过简要概括文章的主题和目的,引言有助于读者理解作品的基本框架,从而有针对性地阅读。
- 建立背景和语境: 在引言中,作者可以为主题提供背景信息和相关语境,帮助读者了解主题的重要性、实际意义以及在更广泛领域中的地位。
- 确立观点和立场: 引言为作者提出观点、阐述立场提供了良好的机会。通过在引言中明确表达观点,作者可以为后续论证奠定基础,引导读者关注重要论点。
- 显示组织结构: 引言可以简要概述文章的组织结构,让读者了解作者在接下来的篇幅中将讨论哪些方面。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逻辑关系和结构。
- 建立作者信誉: 在引言中,作者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来建立信誉。这有助于赢得读者的信任,使他们更愿意接受作者的观点和结论。
引言的结构
引言主要包括背景信息、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和方法以及论文的组织结构。
- 背景信息: 在引言开头,首先要为读者提供与研究主题相关的背景信息。这包括对研究领域的简要介绍、当前领域的主要挑战和问题等。背景信息能帮助读者了解研究的现状和重要性,为后续内容奠定基础。
- 使用"倒金字塔结构",即由宽到窄、由通俗到专业的方式切入主题,以主题在更宽领域的重要性收尾。
- 研究现状: 围绕研究主题,探讨现有的研究现状,阐述已有工作的成果,并指出存在的空白和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可采用问题、结果或结论导向,时间节点导向,或作者贡献导向的结构。
-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阐述作者的研究目的,即作者打算完成什么工作。指出预期的研究高度,阐述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性,并提供整体研究思路。使用常见句式明确研究目标,如“为了解决先前工作尚未解决的...问题,我们进行了...的研究”。
- 论文的组织结构: 最后,提纲挈领地介绍论文的组织结构,按照主要部分进行简要概述,例如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
如何撰写引言
- 阅读大量文献: 在撰写引言之前,深入了解领域的基本现状和基本问题。将相关文献整理分类,形成自己的观点,确保在研究之前有足够的了解。
- 引言最后一段: 引言的最后一段是对论文主要部分进行简要概述的地方,无需额外的文献调研。在完成其他部分之后,可以直接开始这一段的撰写。
- 引言大纲: 撰写引言大纲,确保引言内容有焦点,不脱离主题。与论文指导者讨论引言大纲,避免后期大量修改。
- 根据大纲查找文献: 根据大纲中每一段的中心论点查找支撑文献,并整理好,以便后期引用。
- 正式撰写引言: 在完成以上步骤后正式撰写引言,避免简单罗列前人研究成果,需有针对性、精炼地对前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客观地指出不足之处。
- 反复修改: 对引言细节进行打磨,避免过于笼统、缺乏焦点、过长、使用陈词滥调、缺乏悬念、缺乏背景信息、文献引用不当、语法和拼写错误等常见错误。保证语言流畅、逻辑清晰。
引言撰写常见错误
在撰写引言时,要避免以下常见错误:
- 过于笼统: 避免使用过于笼统或过于宽泛的陈述,确保引言内容具体、明确,并与主题紧密相关。
- 缺乏焦点: 引言应清晰概述文章的主题和目的,确保内容集中,不要包含与主题无关的信息。
- 过长: 引言应简洁明了,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以引导读者,避免提供过多细节导致读者失去兴趣。
- 使用陈词滥调: 避免使用陈词滥调和过于熟悉的表述,尽量用有创意和独特的方式表达观点。
- 缺乏悬念: 引言应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避免透露太多关于结论或观点的信息,保持悬念。
- 缺乏背景信息: 提供一定的背景信息以帮助读者了解主题的重要性,但确保不涉及过多细节。
- 文献引用不当: 确保正确引用相关研究和文献,避免不恰当的引用削弱文章的可信度。
- 语法和拼写错误: 保证引言无语法和拼写错误,因为引言是读者的第一印象。
- 缺乏针对性: 确保引言针对目标读者,使用适当的语言和风格,使其易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