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出生在公元前340年的农历寅月寅日。
生于硝烟弥漫的乱世,空负绝世才华和救世之志,却只能感叹报国无门,在一次次的打击和流放中体味忧世、忧生、忧民的精神之痛,这就是屈原的悲剧的一一生。
20多岁时受到楚怀王的信任,先后做过左徒和三闾大夫的官职,地位相当显赫,“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对应诸侯”,一度是楚国内政外交的关键人物。为挽救楚国的危亡,屈原提出了内修弊政,改革图强,外联齐国,抗秦图存的“美政”纲领。然而,在旧贵族的造谣中伤、陷害诋毁之下,他很快便遭到疏远,并在5年后遭受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沉重打击, 被流放到汉北。然而他绝不肯就此放弃。公元前292年,已回到楚国宫廷的屈原,因不懈坚持“美政”路线,而被放逐江南。屈原一生遭到楚王的两次放逐,过了20多年的流浪生活。评价屈原的一生,可以说他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又是一个怀才不遇的政治家。
楚国被秦国打败后,楚怀王又想重新和齐国联合起来。这时,秦昭襄王继王位,他很客气地写信给楚怀王,请他到武关(在陕西丹凤县东南)相会,当面订立友好盟约。
屈原劝楚怀王不要去,他说,秦国一定会设下圈套等着我们上当呢。
正如屈原预料的那样,楚怀王刚进入秦国的武关,立刻被秦国预先埋伏下的人马截断了后路。在会见时,秦昭襄王逼迫楚怀王把黔中的土地割让给秦国,楚怀王拒绝了。秦襄王下令把楚怀王押到咸阳软禁起来,并派人通知楚国让他们拿土地来赎人。
楚国的大臣们听到国君被押,非常气愤,拒绝了秦国的无理要求,并立太子为国君,这个国君就是楚顷襄王。
楚怀王在秦国被关一年多,吃尽苦头,后来病死在秦国。楚国人为楚怀王被害死心里很气愤,大夫屈原更是怒不可遏。他劝楚顷襄王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和怀王报仇雪耻。
可是他的劝告却招来了令尹子兰和靳尚等人的仇视。他们抓住一切机会在顷襄王面前诬陷屈原。楚顷襄王听信谗言,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
屈原到了湘南以后,经常在汨罗江(在今湖南省东北部)一带徘徊, 吟诵着伤感的诗歌。有一天,屈原在汨罗江边遇见一位打鱼的渔夫。渔夫对屈原说:“您不是楚国的大夫吗?怎么会落到这种田地呢?”屈原说:“我落到这个地步,是因为许多人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干净的;许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着。”
公元前278年,楚国国都被秦国攻破。一直支持着屈原人生的精神支柱——国家, 就此坍塌了,屈原内心的孤愤随着国破山河碎而彻底泯灭。怀着绝望的心情他走向汨罗江,投江自尽,以身明志,以死殉国!
今天的人们每年能够在五月初五吃上粽子,过上节日要多亏了屈原的贡献。屈原当年纵身一跳,跳到了汨罗江的时候一定没想到今天的人们会如此的惦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