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子,也称义儿、干儿子,是指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人结成父子关系。义子乃十足“中国特色”,不同于西方的教子。后者宗教味道浓厚,而前者则是把没有血亲关系的两人以拟血亲化和准血亲化的方式固定下来。
在中国古典小说里,义子可谓比比皆是。在《三国演义》里,刘备的义子叫刘封,原名寇封;关羽的义子叫关平,始终和周仓追随于关公身边;武艺高超的吕布最好拜干爹,先后拜丁原和董卓做义父;张飞见面就大骂他“三姓家奴”,气得吕布暴跳如雷。
《水浒传》中,高衙内本是高俅的堂叔伯兄弟;高俅发迹后,高衙内贪富贵,自降辈分给高俅当干儿子;西门庆和潘金莲能勾搭成奸,王婆这个干娘“居功至伟”。
《西游记》虽是部神魔小说,但其中居然也有义子的踪迹。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拜压龙洞的九尾狐狸精为干娘,还捎带有了狐七大王这个便宜舅舅;盘丝洞的七位蜘蛛精收了七个义子,分别是蜜蜂、马蜂、蠦蜂、斑蝥、牛虻、蚂蚱、蜻蜓七个小妖。
《红楼梦》走文艺路线,但也难免俗。宝玉的干娘是马道婆;黛玉被薛姨妈收为义女;薛宝琴一出场,贾母喜欢得不得了,逼着王夫人收为义女;贾芸是宝玉的远房侄子,年岁比宝玉大很多,却赶着要给宝玉当干儿子;刘姥姥跟荣国府有拐弯抹角的关系,说到底是她女婿王狗儿家先前富贵时,跟王夫人的娘家结了干亲。
在其他古典小说里,义子也不少。像《隋唐演义》里的靠山王杨林,就有义子癖;而秦琼、程咬金、尉迟恭也都有当干爹的“冲动”。《说岳全传》里,岳飞收义子张宪,金兀术先后把赵构、陆文龙当干儿子。
历史上,义子现象也不鲜见。周武王以姜尚、刘禅以诸葛亮为相父;秦王嬴政拜吕不韦为仲父;项羽称范增做亚父,这其实是义父子的朝堂版。五代军阀李克用有十三太保,除李存勖是亲子外,其他都是义子。其中,李存孝武功最强悍,李存勖建立后唐,李嗣源是后唐明宗。我猜想,《隋唐演义》作者大概熟知这点,把十三太保的事迹借用到杨林身上。五代时似乎很盛行义子,义子当皇帝的除了后唐明宗,还有后唐末帝李从珂、周世宗柴荣和南唐先主李昪。而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也是收义子的狂热分子,他有二十多个义子,最出名的有外甥义子李文忠和镇守云南的沐英。
有趣的是,古代常把义子称螟蛉,这其实是生物界的一个“冤案”。《诗经·小雅·小宛》里说:“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蜾蠃是一种寄生蜂,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自己窝里,然后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待卵孵化后,蜾蠃就拿螟蛉作食物。古人误认为蜾蠃不产子,而是喂养螟蛉为子,因此用螟蛉比喻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