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يمنية,英语:Yemen Republic),简称也门。位于阿拉伯半岛的西南部红海出口处。北与沙特阿拉伯接壤。东与阿曼为邻,西临红海,南濒亚丁湾和阿拉伯海,扼地中海与印度洋的交通要冲,是欧洲、亚洲、非洲海上交通要道。首都萨那(Sana'a)。货币为“第纳尔”。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通用英语。伊斯兰教为国教。伊斯兰教两大教派在也门都很盛行。也门也有“绿色天主”、“阿拉伯乐园”之称。
也门国土面积19.5万平方公里。人口2360万(2013年统计),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另有极少数印度人、巴基斯坦人、索马里人、马来人。生活在也门的阿拉伯人以部落为基本单位,全国共有190多个部落,其中150多个位于山区。
哈希德、巴基尔、哈卡和穆德哈基是四个最主要的部落,其中,又以哈希德部落为全国最强、知名度最高。该部落集中于萨那、哈贾、萨达三省,人口逾百万,由50多个中小部落组成,是一个集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四位一体的强大实体,其地位和重要性非常突出。
在也门,男穿裙子女穿裤,是阿拉伯也门人服饰的一大特点。一年四季,不分老幼均穿裙子。男子一般到15岁左右就要腰束一条宽皮带、佩带一把腰刀。从前,佩刀用于自卫,现在只为了装饰。腰刀有的用木头和铁片制成,有的用纯铜制成,刀柄镶有宝石、金、银等不同等级的饰品,一般可以根据腰刀就能区分佩戴人的身份。此外,也门成年男子还大多戴镶嵌宝石的银戒指。
也门妇女在家可以穿着很艳丽的服饰,但是外出时身披黑色长袍,带黑色头巾,大多带黑色面纱,身上戴有手镯、项链、耳环等首饰,有的还在手、脚和脸上画着姜黄色的各种图案,作为装饰。随着现代意识的不断引入,也有一部分受高等教育并从事工作的也门妇女只包头,不再戴面纱。
在现代工作和生活中,也门人基本以西方化的称呼“先生”、“女士”、“小姐”等相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经常以“萨的格”(朋友)相称,表示亲热。同事或朋友见面一般握手问候。亲朋好友或熟人见面时同性间习惯拥抱相吻。下级对上级或下层对上层人物吻手或吻脸,表示尊敬;平级之间吻手表示亲密;亦有以此礼节表示感谢。幼辈对长辈甚至有吻膝盖、脚的礼节。
摘帽也是也门的一种礼仪。摘帽表示被要求者一定要答应。例如,当邀请作客时,主人把帽子摘下来,表示被邀请者非去做客不可。但注意的是男士一般不要主动与阿拉伯女性握手。也严禁对当地妇女和儿童拍照。
也门人好客,但不太讲究外事礼仪,对外交对等亦不十分要求,约见也门政府官员相对容易。但也门人的时间观念不强,正式约见也难免出现迟到或早退现象;求其办事答应很好,具体操作则显拖拉,人情和情面意识较重。商业文书是采用盖公司章与签名并行的行文方式,他们非常重视图章。这是比狡独特购商业习惯,注意当地禁忌,在商谈或对话中不要以手指对方。
如果到也门人家中做客,他们有个特别的习惯就是给客人熏香和喷香水。主要把檀香木点燃,放进香笼里,然后请客人站起来,解开上衣下部的纽扣,把香笼放在腹部,主人再用嘴吹檀香,使清香扑鼻的烟气熏蒸客人的身体。辞体前,主人还要用香水喷洒客人,用芳香味来表达友谊。
而且也门北部最大的部落哈希德人迎客方式更为特殊,每当贵客来临,酋长总要组织队伍夹道迎接客人。欢迎人群打着手鼓,吹着喇叭,唱着民歌,举着腰刀翩翩起舞,欢迎仪式达到热潮的时候,他们还要朝天鸣枪。
在饮食上,也门人比较简单,高粱面、玉米面和小麦面粉作成的阿拉伯大饼便是他们每天的主食。肉食主要有牛、羊和鸡肉。也门的蔬菜、瓜果种类丰富,菠菜、土豆、青椒、西红柿等四季都有供应,西瓜、香蕉、芒果、香瓜是最受也门人喜爱的应季水果。也门国内禁酒和猪肉,饮食均为清真食品。特别忌讳用左手与他人接触或传递东西。
也门人习惯以午饭作为最重要的正餐。香蕉蘸蜂蜜是也门人主要的餐后甜点,重要宴请一般还在饭后提供具有也门特色的“宾特索哈”(译为“盘中少女”指酥香的多层烤饼,上撒蜂蜜)作为餐后甜点。大部分也门人还喜欢在饭后喝砂糖红茶和咖啡,在喝茶时总在茶水里加入咖啡豆壳,而喝咖啡要放大量的香料和姜。
咖啡也是他们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饮料,也门人的咖啡又浓又若,如果客人喝完一杯不想再喝时,要把杯子举起来摇晃一下,否则殷勤的主人会为你再倒上一杯。城里的也门人待客很慷慨,他们会以最好的食物待客,如烤羊羔、炸鸡、炸鱼、炸牛排等。最著名的菜肴为烤驼羔,用以招待最尊贵的客人,在取出内脏的驼羔腹内装入一只羊羔,羊羔的腹内再需填入一只鸡, 鸡内脏再填进一只鸽子,加上各种香料和调料后在篝火上烤。
在山区与沙漠地区,有客来访不管认识不认识,主人都会热情招待,当着客人的面杀羊,把羊脑献给客人,然后品尝带着鲜血的烤羊肉。第二天清晨招待客人奶茶和点心,然后送客人上路。客人可以送一点小礼品留作纪念,但千万不可留下钱,主人会生气,认为是对他们的污辱。
也门人还有嚼喀特的嗜好,且久嚼成癖,也门家庭用于购买喀特的费用几占家庭平均总收入的50%或更多。喀特作为也门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也门人进行社交活动的主要方式,其作为也门社会和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职能。
“喀特聚会”就是卡特这一职能的主要表现。大多数也门家庭都将自己家里最好的房间辟为卡特屋,以供议事或喜庆时聚会用。聚会时众多亲朋好友来自社会各阶层,一边咀嚼卡特,一边讨论各种普遍关心的问题。据说嚼食喀特可以帮助也门人思考和决策,所以甚至连政府的许多重大决定,也是在这种喀特聚会上酝酿或做出的。
同世界大部分地区一样,婚礼也是也门人欢乐的庆典和重要的社交活动,但也门的婚俗至今保留着许多古老的阿拉伯传统和特有的习惯。在也门的传统家族里,娶嫁不由已,基本由父母做主。父母是一家之主,尤其是父亲拥有绝对的权威。而且按照伊斯兰教教规,男女授受不亲,所以除了家庭和亲戚关系外,小伙子很少有与女性接触的机会,与姑娘们更是难得一见。因此,选择未婚妻这样的事情就只能依赖父母和亲友了。
在也门,小伙子们到了十七、八岁,父母就开始为儿子张罗婚事了。首先,母亲会在亲友和邻居的子女中留心(如果是表兄妹,亲上作亲也是允许的)。在也门,妇女们也有自己的社交活动,她们在闲谈、煮饭、做礼拜、编织毛毯之类的集体活动中互相交流,增进了解,母亲大多通过这种方式来物色未来的儿媳妇。
如果相中了某位姑娘,母亲会与父亲商量,而父亲对女孩家的男性成员一般则比较熟悉。如果不太熟悉,找个朋友打听打听。或者到女家附近作一实地考察,看看房子的外表就大致知道这家过得怎么样了。父母都同意了,才会征求儿子的意见。而关于那位姑娘,如果两家是亲戚的话,小伙子还会知道一点,如果不是这样则一无所知了。
然后,父母会托人到女方家里提亲。女方当然也要经过一番考察,如果不反对,会定下一个相亲的日期。到了那一天,小伙子和父亲一起带着礼物来到女方家中,主要目的在于让女方家庭特别是女孩本人得于近距离地观察和了解。如果幸运的话,女孩也许有机会向客人献茶或椰枣,当然必须得戴上厚厚的面纱。这一次,女方对男方的了解多了一些,但是小伙子对女孩却还是知之甚少。
相亲结束时,女方父亲一般不会立即答应这桩婚事,而是要求给一段时间考虑和商量一下,并且要征求女儿的意见。如果双方都没什么意见的话,接下来便是正式的求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