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直布罗陀在哪里 免费的直布罗陀海峡:最重要的海权、最关键的航线,与石油无关

100人浏览   2024-07-20 11:03:41


小小的直布罗陀自治区(英属)


前言

直布罗陀,既是一个城市,也是一个港口,合而为一,地处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南端、直布罗陀海峡东端的北岸。

面积6.54平方公里、人口3万多的直布罗陀,既是扼守大西洋和地中海的交通咽喉,又是欧洲大陆唯一仅存的英属殖民地。

而直布罗陀海峡的总长约90公里,宽约12-43公里,是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唯一的海上通道,是大西洋通往南欧(欧洲南部地区)、北非(非洲北部地区)、西亚(亚洲西部地区)的“黄金航道”、“物流动脉”。


直布罗陀与直布罗陀海峡位置示意


一:名字的由来与落入英国之手

曾经的阿拉伯人入侵伊比利亚半岛时从直布罗陀登陆,这其实与“直布罗陀”的名字由来有直接关系。

公元711年,北非的穆斯林、柏柏尔人塔里克·伊本·齐亚德成为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的前锋,他带领前锋部队从北非渡海北上,在西班牙海岸登陆,登陆地点就是直布罗陀——Gibraltar。


直布罗陀的海防遗址


Gibraltar一词来自阿拉伯语“Jebel Tarik”,意思是“塔里克之山”:

1、Gibraltar的前半部分“Gibral”取自阿拉伯语Jebel即山的意思。

2、Gibraltar的后半部分“tar”取自当时的前锋塔里克的名字——Tarik。

当年的“塔里克之山”依然矗立在直布罗陀的海岸,这座山其实是一块伫立在海边的巨大岩石。

到了15世纪初即1410年,西班牙人终于收复了直布罗陀,对这里采取了间接管理:委派当地人管理,同时派驻少量警戒军队。

到了1501年,直布罗陀被正式纳入西班牙王国的领土版图。

直布罗陀的海防遗址


16世纪的西班牙,不仅成为海洋霸主,而且在陆地上也曾经异常强势。直布罗陀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西班牙采取直接驱逐或者强逼改宗的政策,这些人即使改宗却仍被逼迫迁往北非的摩洛哥。

进入17世纪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即卡洛斯二世,绰号“中魔者——举动异常怪异、并患有严重的癫痫。

洛斯二世的封号和领地很多,比如他还是西西里国王、那不勒斯国王、勃艮第伯爵、夏洛莱伯爵等等。

但洛斯二世却有两个重要的遗憾:寿命不长且没有子嗣。

洛斯二世画像


1700年39岁的洛斯二世去世,根据他生前遗嘱:西班牙王位由法国波旁王族的菲力普继承——那时欧洲各国的王室彼此都沾亲带故、血统复杂。

但卡洛斯二世的外甥、奥地利的查理大公提出:应该按照哈布斯堡王族的血缘关系来认定王位继承人,也就是由他本人继承。

1701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爆发,英国和荷兰迅速介入,他们支持奥地利的查理大公继承西班牙王位。英荷联军在1704年攻占了直布罗陀,并建立起军事要塞,从此英国、荷兰与西班牙进行断断续续进行了10多年的战争,始终围绕着西班牙王位的合法性问题。

直布罗陀的海防遗址


直到1713年,西班牙与英国、荷兰才签订《乌德勒支和约》,英、荷两国最终承认了菲力普西班牙国王地位的合法性,但作为交换条件,直布罗陀地区和海峡被割让给英国。

此后的100多年英国并未认真管理直布罗陀地区。

直到1830年英国才正式将直布罗陀作为自己的主要海军基地,此后直布罗陀的一切军政事务均由英国王室委派的直布罗陀总督进行统管。


直布罗陀的海防遗址


二:不是巧取豪夺,而是心甘情愿

时至今日英国继续把控直布罗陀及其附近海域的原因至少有三个。

第一个就是1713年西班牙与英国、荷兰才签订《乌德勒支和约》,不过已经不是主要原因和依据了。

第二个是直布罗陀当地民众的全民公投和宪法修改,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主要内容是:通过谈判加快直布罗陀非殖民化。

但英国拒绝谈判,而是由自己推行直布罗陀自治。

1967年英国在直布罗陀举行了归属问题的公民投票,当地大多数居民赞成直布罗陀继续归属英国。而联合国大又通过决议,认定这次公民投票违背了联合国决议,并再次敦促英国与西班牙尽快举行谈判。

现在的直布罗陀


1969年直布罗陀当地的议会通过新宪法,宣称直布罗陀是“是英国的一部分”,在“没有完全充分表达民意的公民投票的情况下,直布罗陀不应交给他国”。

西班牙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并孤立直布罗陀的陆地交通和领空,英国表示无所谓,于是双方再次陷入僵局,直到80年代才正式进入谈判。

1982年,西班牙工人社会党执政后,愿意对直布罗陀采取一些改善关系的措施。1984年11月英国首次表示同意谈判包括直布罗陀主权在内的各种问题,而西班牙同意从1985年起完全开放直布罗陀边界。

现在的直布罗陀


这一谈就到20多年——最近的一次谈判已经是2005年12月了。

英国、西班牙和英属直布罗陀在英国肯特就直布罗陀归属问题进行新的磋商,这是直布罗陀历史上第一次以独立一方参加有关会谈,但仍然没有最后结果,直布罗陀的归属问题迄今没有解决:

1、英国依旧实际控制直布罗陀及周边海域。

2、直布罗陀当地居民享有完全的英国国籍。

直布罗陀的街头


第三个是直布罗陀至关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北约内部的安全义务,这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每年经过直布罗陀海峡的游轮、货轮、油轮等各类船只超过10万次以上,但由于这里是一个自然海峡,所以通过是免费的。

但是,作为联通大西洋与地中海的咽喉要道,虽然通行是免费的,但不代表谁都可以通行。

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伊朗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交恶开始,美国、英国、西班牙等北约国家、欧盟国家都加入到对伊朗等国家的制裁行列。

直布罗陀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是伊朗等国家向外输出石油、天然气的重要通道之一,美国、英国已经多次在直布罗陀海峡截停伊朗向外运输油气的油轮、外界向伊朗输送商品的货轮。

直布罗陀的这种工作内容,显然不是西班牙愿意承担的。

对西班牙来说,免费通行的直布罗陀并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要承担北约、欧盟对相关国家的制裁义务——那就必须要管理和承担直布罗陀海域的防务。

直布罗陀海峡


所以如果能通过谈判收回直布罗陀则最好,如果谈判无效、美国、英国等对防务和制裁要求不断提高,那还不如等待时间、静观其变。

重要、繁忙、免费的直布罗陀,其实是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甚至军队进行管理和防备的。


直布罗陀海峡


三:世界上最繁忙的免费航线之一

1、收费的苏伊士运河

大多数情况下,直布罗陀海峡会与苏伊士运河联系在一起——这是一条重要的中东石油运输航线。

经过大规模拓宽浚深和新河道开掘,苏伊士运河现在可以双向通行,但满载超过25万吨的货轮、油轮是禁止通行的,严格的说,22万吨都不一定行——2021年3月满载22万吨的“长赐”号货轮就搁浅在苏伊士运河。

德国保险公司安联公布的数据是,搁浅导致的苏伊士运河封锁,每天会使全球贸易损失60-100亿美元。苏伊士运河每天也会损失1500-2000万美元不等的过路费。

繁忙的直布罗陀海峡


2、免费的直布罗陀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的西端最宽处为43公里、东端最宽处为23公里,即使最窄的地方宽度也能达到12-13公里左右。

全长约90公里的直布罗陀海峡,平均水深310米,最浅处水深也达301米,不用说大型航母,就是满载超过50万吨以上的巨型油轮、货轮也可以正常通行。

直布罗陀自己的港口


3、通行数量更不可比拟

据统计,最近几年苏伊士运河每年通过的平均船舶数量约为1.8万艘(次),占全球贸易的10%以上,最繁忙的年份也难得超过2万艘。

而直布罗陀海峡平均每年通过的船舶数量都超过10万艘(次),是全世界第二繁忙的航道,船只通行量仅次于英吉利海峡。

以欧盟各成员国最需要的进口的原油为例,整个欧盟超过85%的原油是通过: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西欧(一般是葡萄牙的里斯本)——通过管道和铁路(疏散到欧盟各国)进行运输的。

无论是走苏伊士运河,还是黑海,都需要经过直布罗陀进入大西洋


4、各类制裁也时有发生

北约国家尤其是美国经常会在直布罗陀海峡截停受制裁国家的油轮、货轮,比如伊朗、叙利亚等等。

比如2019年7月,驻扎在直布罗陀的英国皇家海军派出30多名全副武装的特种作战队员,搭乘数艘突击快艇配合直布罗陀海上执法船,在直布罗陀海峡内截停了一艘悬挂巴拿马旗帜、排水量超过30万吨、名为“格蕾丝一号”的伊朗超级油轮。

直布罗陀港区鸟瞰


直到当年8月中旬,伊朗使出浑身解数才帮助“格蕾丝一号”避开了美国法院的传票,终于驶离直布罗陀。至于造成的各项损失,只能由伊朗单方面承担了。

这种情况其实随时都会发生在免费通航的直布罗陀海峡——尤其是受到北约、欧盟制裁的国家或组织。


直布罗陀海峡的两岸:一侧是北非、一侧是南欧


四:历史上围绕直布罗陀的战争

1、18世纪的法、西大围攻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西班牙和法国联手,试图从英国手中夺取直布罗陀,从1779年6月24日一直持续到 1783年2月7日,对驻守在直布罗陀的英军进行长期的围攻。

这场近4年的围攻战,是同一时期英国军队遭受的最长时间的围攻战,但法国和西班牙并未成功。1783年2月,西班牙与英国率先签订和约,西班牙得到保留米诺卡和西印度群岛领土的收获,但直布罗陀仍将留给英国。

直布罗陀的这场多年的围攻战,牵制了英国准备派往北美大陆镇压美国独立的兵力,客观上起到了策应美国独立的作用。

法国和西班牙对直布罗陀英军的围攻战


2、20世纪的德国潜艇幽灵

二战时期,地中海的海域是德国、意大利军队的控制区域。

但进出地中海的咽喉要道、连通地中海与大西洋的直布罗陀海峡则一直被英国所控制。

为了防范德国潜艇出入大西洋与地中海,给盟军造成巨大损失,英国在直布罗陀海峡附近秘密布设了雷达、声纳设备对海峡进行监控。

二战时修建的直布罗陀瞭望台


但却经常发生十分奇怪现象:英国的监测站并未发现德国潜艇穿过直布罗陀海峡,而德国潜艇却像幽灵一样突然出现在大西洋上的盟军舰船面前,英国无奈地称这些德国潜艇是“德国幽灵”。

这是由于在当地海域,海水水面至水深四百米处,海水向东流;而四百米以下,海水则向西流——即上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下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这就是德国潜艇经常能够躲过直布罗陀的英国监控的秘密。

直布罗陀的巨石


3、不太配合的弗朗哥

直布罗陀这么重要,二战时的德国当然想尽快占领,无奈的是:海军打不过——那时的英国仍然是海军强国、空军不占优——那时的英国皇家空军不比德国差。

只能走陆路、依靠强大的德国陆军了。

这需要西班牙的全力配合:借路并提供必要的给养。

二战时西班牙弗朗哥的宣传画


此时的西班牙正是弗朗哥独裁时期,尽管弗朗哥在西班牙内战时得到过德国、意大利的物资支持,但在这个问题上,弗朗哥并没有给德国军事通行权——消灭英军、占领直布罗陀,只能一时爽但一定会就此站到了同盟国的对立面。

弗朗哥保持相对中立、不落井下石的公开态度,让同盟国、轴心国两大阵营都想拉拢:德国无法下定决心对西班牙开战,英国根本就舍不得放弃直布罗陀,西班牙也没有趁火打劫、驱逐英国军队、收复直布罗陀。

20世纪70年代的直布罗陀


一直到二战结束,直布罗陀始终在英国的控制之下,西班牙还暗中向英国提供了一些后勤支持和领空开放等方面的支持。

弗朗哥对直布罗陀的态度和做法,是西班牙在战后没有被认定为轴心国成员的关键证据之一。


20世纪90年代的直布罗陀


五:有关直布罗陀的神话与传说

从15-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开始,到19-20世纪苏伊士运河的兴旺,与直布罗陀有关、在直布罗陀附近的奇迹、传说甚至神话故事非常多,其中有两个很有意思。

1、亚特兰蒂斯

亚特兰蒂斯也可译作阿特兰蒂斯,又叫大西洲、大西国等等,位于欧洲到直布罗陀海峡附近的大西洋之岛。

有关亚特兰蒂斯的传说中,最出名的就是那里曾经拥有高度发展的文明,曾经是一片古老的大陆、国家或城邦。

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文明


亚特兰蒂斯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对话录》里,公元前350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对话录》在古希腊广泛流传,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以海洋之神的子民自居,对大海有着强烈的崇拜。

在这部《对话录》中,柏拉图以对话的形式第一次描绘了亚特兰蒂斯,据称亚特兰蒂斯在公元前一万年左右,被史前大洪水所毁灭。

世界各国的考古队、探险队都曾多次声称自己发现和证明了亚特兰蒂斯的存在。比如2011年有一支考古队声称他们已找到了亚特兰蒂斯的具体位置,就在西班牙南部地区的泥滩之下。

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文明


2、海格力斯之柱

海格力斯之柱是在西方文学经典中、形容直布罗陀海峡两岸边耸立海岬的短语。历史学术界一般认为:海格力斯之柱的北面一柱是位于直布罗陀境内的直布罗陀巨岩,而南面一柱则在北非。

不过确切是在北非的哪座山峰,一直没有统一的说法。比如有的说是位于休达的雅科山、有的则说是位于摩洛哥境内的摩西山。

有一种说法:海格力斯之柱指得就是直布罗陀的巨石


古代的西班牙王室将海格力斯之柱视为通向新世界之门,暗示西班牙将会在海外拥有大片的殖民地。但根据历史学家考证,古代西班牙同时也认为海格力斯之柱就是已知世界的尽头,所以这是比较矛盾的两个说法。

另外据斯特拉波所记载,在加的斯岛的东岸附近,是泰尔人崇拜海格力斯得最西方的神殿的所在,曾经到访过该神殿并祭拜海格力斯的人,都声称殿内两条八腕尺高的铜柱,才是真正的海格力斯之柱。


有一种说法:海格力斯之柱指得就是直布罗陀的巨石


六:海权史与直布罗陀的未来

实际上长期以来,像直布罗陀这样的世界级咽喉要道一直是国际力量角逐的关键节点,尤其是美国、英国等国家。

马汉是美国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曾两度担任美国海军学院院长,他在1890年-1905年间相继完成了被后人称为马汉“海权论”三部曲:《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海权对法国革命和法帝国的影响:1793-1812》和《海权与1812年战争的联系》。

马汉肖像


与马汉“海权论”提出的时间相仿,美国加大了发展海洋战略,一直持续到现在。比如1986年美国就宣称要控制16个用于国际航行的海上咽喉要道;比如2002年美国国防大学提出要控制22个海上咽喉要道。

无论哪个海上要道、贸易咽喉,直布罗陀都能排进前5名,甚至前3名。

有意思的是,虽然直布罗陀直到现在仍然被英国管控并驻军,但伊朗却经常以“封锁直布罗陀海峡”来威胁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的制裁,比如2023年10月以哈冲突爆发后,先是也门胡塞武装袭击红海商船,再是伊朗出面威胁要封锁直布罗陀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关联着北非、南欧、中东和黑海国家


结语

尽管伊朗与直布罗陀相距基远,两者的直接距离超过5000公里,但理论上伊朗有可能会通过战机、导弹、舰艇、无人机等方式进行干扰。

其实对伊朗来说,完全不用舍近求远,直接封锁近在咫尺的霍尔木兹海峡,让中东地区大部分原油运不出来,让美国、北约和欧盟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制造中断“原油血液”,岂不是更方便吗?

直布罗陀是世界级的海上咽喉之一


20世纪80年代——1988年伊朗就体验过。至于效果方面,在自己的海军主力被美国迅速击溃之后,伊朗是这样对界宣布的:我们不怕打仗,美国害怕打仗。

另外有个小知识:直布罗陀并不是伊比利亚半岛的最南端——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位于欧洲最南部,那里的塔里法角又名马罗基角,与非洲仅相隔17海里。


这个才是欧洲的最南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