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是通过描写环境、叙述情节、塑造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环境、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阅读从以下几个方面如手。
(1)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心理、神情等正面描写。鲁迅的《祝福》中对祥林嫂眼睛的刻画,反映祥林嫂的精神一步步被压垮;鲁智的“打甚鸟紧”反映鲁智深是一个粗人;《药》中康大叔卖人血馒头的一系列动作,传神地刻画了他凶残贪婪的本性;《项链》中对马蒂尔德一大段的心理描写,揭示了她的虚荣。
(2)分析故事情节。从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入手,可以把握人物在诸多矛盾冲突中的行为、心理,从而更好的理解人物性格。《雷雨》中周朴园在三是年后与鲁侍萍重逢的时候要撵走鲁侍萍,说明他所谓的记得鲁侍萍的生日,保留鲁侍萍的生活习惯是多么的虚伪。
(3)分析典型环境。小说中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中的环境描写,除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之外,更可以烘托人物,揭示主题。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一开始描写鲁镇的酒店格局和不同客人的情况,表现了贫富的悬殊和阶级的对立,以揭示悲剧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对主题(中心思想)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分析环境描写,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按时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⑤推动情节发展。
(4)揣摩小说语言
第一,揣摩叙述语言。《祝福》开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一句,看似平常实则有深意。此时已是民国,用的是公历,可是人们仍旧只重视“旧历”,这句话暗示了封建力量的顽固和强大。
第二,揣摩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荷花淀》中五个青年妇女探望丈夫前说的话,虽然一人只有一句,却很好地表现了她们伶俐乖巧,或质朴憨厚,或稳重成熟,或鲁莽直率,或忸怩羞涩的性格特点。
第三,体会小说的语言风格。沈从文的语言充满乡土气息,鲁迅的语言犀利深刻,孙犁的语言充满诗情画意。
(5)把握小说主题。要从感受小说的艺术形象出发,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具体分析。契科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的別里科夫,是一个战战兢兢,害怕一切有用户一切的人,结合沙皇俄国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明白作者的意图是批判沙皇俄国的白色恐怖统治。
(6)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有很多,塑造典型性格的写作方法包含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最常见的还是用直接描写的方法塑造典型性格,在故事的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让人物在矛盾斗争中说话、行动、神情变化、心理活动,从而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产生直接的感染力量。有时也用间接描写方法塑造典型性格,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的主人公实际上是老贝尔曼,但是正面描写他的笔墨很少,而是通过另外两个人物——琼珊和苏艾来侧面写出老贝尔曼的仁爱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