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科普一些关于毒枭经营的机制,并不宣传违法行为。贩毒可耻!请大家都把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打在公屏上!
毒枭的形象在影视剧里为:有攻击性、神秘又邪恶……
然而,这个超高利润的非常规产品,只靠暴力和凶杀就能做大做强...?
a 想想都不可能
有许多书籍、期刊为了遏制毒品买卖,都曾研究过毒枭集团内部的运转逻辑。
在这些文章里看来,许多大毒枭在成名前都有着自己的办事规则,就像许多高市值的大企业一样。
毒枭们想做大做强,首先得考虑:人事问题。
毒品生意里确实有许多绝命毒师,但存在更多的是...和高收入格格不入的大聪明
曾经英国的国家安全部门抓到过这样一个毒枭,这位毒枭被抓的原因是...他的小弟在运送30万英镑的过程中,突发奇想,决定把钱抽出来,体验一下撒币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撒完币后,这位小弟又忍不住把这份喜悦分享给了自己的女友。最后,他和自己17岁的女友,在铺满前的床上进行了一夜的多人sport,并和赃物一起拍了自拍照。
而这,还不是最坏的情况。
最坏的情况是,这位小老弟实际上是有老婆的,他的妻子和17岁的小三之间,后来因为这事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女人之间的战争
最后这位妻子一气之下,向英国警方告发自己老公的走私行为。
就这样,整个计划全部GG
除了大聪明多以外,毒枭组织还存在着无法公开招募合伙人和高死亡率、人员哗哗地流失的问题。
根据一个走私犯的预计,从加勒比地区潜入英国的毒骡里,每四个人就会有一个人被抓。
这导致如何招小弟和保证这些小弟能认真工作,成为了毒枭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所以作为毒枭,通常会记住一条规则:监狱,永远是干这一行的人才市场。
有人觉得监狱是人生的终点,有的人的职业生涯却从监狱开始。
像是助兴毒枭 卡洛斯*莱德和乔治*金就是因为初期在监狱里被关在一起做了狱友。一个刚好知道怎么用飞机运毒品,而另一个刚好在哥伦比亚有毒品熟人。
于是两人在监狱里一拍即合,后来又和可卡因之王巴勃罗合作,让美国人民彻底爱上了可卡因。
当然,这种情况不会天天有。所以一些毒枭们会在监狱里设立招募计划,也会教授一些比如如何用火柴头做炸药,如何用尿液写加密信等奇怪的知识...
在完成招新工作并且初具规模后,每个毒枭都会希望自己能垄断当地市场,但在和其他毒枭集团友好交流过后,通常许多毒枭会得出一个结论:暴力能解决很多问题,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合作胜于谋杀。
毒枭们彼此之间会寻找一个平衡,就像一群在冬日挤在一起忍受着对方尖刺取暖的刺猬,靠太近会刺到对方,离太远又取不了暖。
同时许多毒枭也有想着去解决贩毒的阻碍者——警察。
一般的操作是恐吓。
2008年,没事就进入全球恶人榜的墨西哥毒枭 华金*古兹曼,他的组织就在华雷斯城的警察纪念碑上配一张告示,标题是:致那些不相信的人。标题的下面是4个当地被杀警察的名字。而在这4个名字下面还有一个标题,致那些还不相信的人,在这下面又写了70多个还活着的警察的名字。
告示贴出来没多久,当名单上的前6人被杀后,剩下的墨西哥警察就各处飞了
当然,本着合作胜于谋杀的原则,许多毒枭也会选择贿赂警察,而由于其他地区警察系统本身是相互独立的,有时就会形成一种很神奇的现象。两股毒枭之间相安无事,但却会出现代理人战争,和这两股毒枭合作的两股警察之间会爆发枪战。交战双方都会指责对方警察被毒枭污染了,而且两边都没说错...
毒枭表示...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bushi)
不可否认,毒枭产业里既有骗子又有无赖。
这些都会影响毒品交易的正常进行,但这些都是短暂的。随着毒枭产业的扩大,毒枭掌握的技能会越来越多,比如毒枭的另一条必备原则:信誉。
暴力手段能被信誉所代替,而信誉有时能带来更大的利益。
信誉这个词,对于毒枭来讲通常有三个含义:
一、讲江湖道义,尊重各毒枭集团之间划分的势力范围
二、保证交易物品的质量和支付金钱的真实性
三、不干预其他组织的内部纠纷
在一般人印象里,毒枭通常不会是一个圆滑通融的形象,但事实上,许多成功的大毒枭都具备着平息冲突的能力。
曾经荷兰警方监听到了一个从南美往荷兰走私可卡因的毒贩的电话。这名毒贩下了一个20公斤的可卡因订单,他发现其中有8公斤的货,等级不是艺术品,而是垃圾。
这个时候毒贩理论上会派个亲信BiuBiu...去进行一番有好的交流
但事实上他并没有那么做,他就是很不高兴地打电话投诉了卖家,反倒是卖方公司马上做出了回应。老板亲自下场道歉,为了弥补失误,还专门送了一名工程师到荷兰把次品可卡因转化成了好货。
双方交涉的全过程没有流一滴血,服务质量堪比网购客服
欧盟委员会一份报告里统计了33起因为各种原因GG的可卡因交易,而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案例都没有出现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情况。
a果然,只有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益(bushi
说到利益,随着各国的各种禁毒措施,一些大毒枭也会进一步降低自己的产品成本,以免自己在行业里被淘汰。
离岸外包、特许经营、技术升级等大公司操作,许多毒枭也非常感兴趣。
毒枭的第四条必备技能就是:要学会与时俱进。金融界的分散投资理论,全球化经济带莱的商业新模式,都是一个成功毒枭必须要去学习的。
就比如有些毒枭还热衷当地产大亨,到处买地,用来造自己的飞机跑道、毒品加工实验室和训练部队,并且大量买地这件事本身顺带还能洗一波钱。
南美洲以前实际对禁毒态度也不是特别躺平。从1990年到2011年,可卡因的原料古柯树在南美的种植面积就减少了四分之一。然而,由于毒枭技术升级,扔掉了曾经的古法工艺,有了烘干机、叶片修剪机、离心机等。在种植面积变小的情况下,这片地区可卡因的产量竟然还增长了三分之一...
意大利犯罪学家 切萨雷*龙勃罗梭认为,有组织的犯罪不仅仅是邪恶的人的组合,更是邪恶的心灵的组合。在普遍禁毒的世界里,一个毒枭组织做大做强后,接下来仍然会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才能让手下这些邪恶的心灵联合起来,不出岔子呢?
这不得不提到毒枭必须掌握的第五个技能:企业文化建设。
许多毒枭组织为了提高自己团队内部的凝聚力,会指定出极其严格的组织纪律。虽然大多是不成文的,但几乎涉及方方面面。比如入会的新成员需要付出一些代价来表明自己真的想入会,或者想脱离组织的成员可能会被除掉,从而降低出现泄密的风险。
当然,只有暴力威慑的组织也会G...
毒贩们通常会比正规企业更愿意原谅手下犯错误,并且还有职工社保
曾经有个毒骡在运货登机时因为太紧张,不仅没登机,还把货扔到了机场。虽然最后竟然没有被毒枭打死。
还有一个墨西哥杀手在一次行动中被同伴误伤,作为补偿,组织派他去马萨特兰的海边度假,而费用全部由组织支付。
但
由于人心难测,再加上这行里大聪明比较多,大毒枭们虽然会为了团队凝聚力指定许多增进感情的套路,但是为了防止一人着了道,鸡犬全部被抓的情况发生,毒枭一般不会让组织里的每个成员知道太多事情,成员之间也会保持警惕。
记住“有福同享 两肋插刀”才不是毒枭集团的核心文化,“适者生存 尔虞我诈”才是。
当一个毒枭掌握了各种技能与潜规则,贩毒帝国的建立也差不多了。
但实际他们的工作还没结束。
此时这些毒枭已经震动了人间,黑白两道都盯着呢!为了避免木秀于林,被风摧残,许多毒枭会选择进军社会公益。
从来都不是“胜者为王”,而是“剩者为王”。
他们可以给平民许多政府没有给到的福利,凭此收买人心在政府眼皮底下为非作歹。如果出了事,平民大多也会反对政府所作的抓捕指令。
但是这些事并不能说明毒枭对社会有益,他们带来的恐惧、暴力和腐败,本身就能让国家倒退几十年,他们所创造的价值远比不上因为他们而失去的价值。
就像拉丁美洲那样,越来越多的民众感到,如果毒枭被取缔,那他们也会失去一些东西。
到这时候,毒枭们就越不可能被取缔,而这就是毒枭们想要的结果。
但到这里,回想一下毒枭成功的秘诀,“招揽人才,合作互赢,诚信做人,与时俱进,献身公益”。
wk 这么多技能都点亮了做点啥不好,就想吃花生米
我们中国的禁毒力度和决心,基本上是个中国人心里都有数。在中国贩毒...呵呵
而中国的姿势,其实也比很多人想象中的还要多样。除了雷霆出击以外,还有釜底抽薪。1990年展开的绿色禁毒计划可能鲜为人知,但从结果上来看,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周边的毒品种植问题。
很多毒品种植地区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生存,要么种鸦片,要么去shi,是金三角地带很流行的说法,而我们的绿色禁毒计划实际上就是个当地人找一条新路子,种水稻、甘蔗、橡胶...
种下去我们给补贴,进口时税率上给优惠。当种其他农作物更有利可图时,许多农民就不会再种毒品了。
2000年的时候,绿色计划改造的海外毒品代替种植面积达到44.5万亩,减少的毒品生产量远超过禁毒执法10年的总和。
不管是雷霆出击,还是釜底抽薪,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缉毒的能力和决心!
当然,如果你知道某些毒品违法犯罪线索,请大胆向公安机关举报,公安机关将对举报人的信息进行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