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7点,已开完晨会的刘硕拿出施工计划表,仔细地计算着今天施工部位和内容,随后抄起表快步走向工地。这个“五一”,他负责的新龙泽站需要全力推进附属工程施工。为跑出建设“加速度”,五一期间,该工地紧锣密鼓不停歇,正是“大干快上”的时候。
刘硕是北京建工集团轨道交通13号线04标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作为北京在施体量最大的地铁车站,3月底,新龙泽站已完成车站整体主体结构全面封顶,眼下正全力推进出入口结构和公共区装修施工阶段。
工地里,刘硕脚下不停,手上也不停,一边用手机镜头不断捕捉施工细节,一边听工程师汇报进度:“昨天17根桩基全部完成”“钢筋直螺纹连接比前天规范多了”。当听到“隧道铺轨需要人防施工协调”时,他立即掏出手机,安排同事们对接落实。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刘硕就是那根贯穿全局、牵头行动的针。运料如何进场、交叉施工如何协调,天热如何防暑、人员如何不“窝工”……所有环节都在他脑子里,最忙的时候,他一天得开五六个协调会。
走到地下一层站厅层的一处墙边,刘硕停下脚步,检查着墙上龙骨安装精度。“你看,这都弹上线了,竖线定位竖龙骨,精度得在毫米级。”刘硕掏出卡尺仔细丈量,龙骨和墨线距离误差只有1毫米,“活儿干得还不错”。
墙边,是标注得密密麻麻的装修图纸。这个30平方米的施工区域,土建、通信、消防、机电等六七个工种交叉作业,哪个工序先做,哪个工序后做,也都得仔细协调,才不会出纰漏。
施工现场其他区域也一片忙碌。三个出入口内,数十名钢筋工人穿梭绑扎梁柱节点,支模工人正检查着安全绳,准备将模板严丝合缝嵌入钢架。地下二层站台隧道内,铺轨工人俯身校准轨距,两条银线在隧道深处笔直延伸,通风班组借助高空作业车检查通风管路。
午间11时30分,一群穿着工装、戴着安全帽的工人们走向工友之家,一边抹着脸上的浮尘,一边排队等着领午饭。“累是累,但得把活儿干好。”钢筋工人老陈来自河北,脚下一双布鞋已被钢筋扎磨出许多毛边,他每天6点半就下工地,一忙就是10个钟头,有时还得和工友们昼夜两班倒,却并不喊苦,只是腼腆地向记者笑笑,“五一期间,伙房添了好几样菜,挺好。”
“劳动节就该劳动着过!”刘硕巡查劳累半天,也从梯笼里钻出来,回到地面上。一上午工地现场井然有序,刘硕心情挺好,深吸了口气,还闻到了土豆炖鸡的香气。虽然家住房山,他春节以来却一次家也没回过。“干工程的都这样儿,项目一天没验收,一天就得紧盯着,还是等忙完这段,再踏实回家看看。”
就在当下,新龙泽站的建设工地上,约600名管理人员和建设工人正全力忙碌。他们来自不同的省份,有着不同个性,承担着不同的岗位,但都有着同一的信念:继续奋斗,保证这一地铁车站保质保量按期完工,尽早通车!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袁璐,潘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