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省纪委_基层瞭望】
走进彝良县钟鸣镇钟鸣社区零代天麻育种基地,电锯声与工人们的吆喝声交织回荡,切割原木、分装麻种的忙碌身影在山地间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大哥,今年种植面积有多少?收入如何?”日前,彝良县纪检监察干部深入钟鸣镇钟鸣社区零代天麻育种基地,向种植户了解天麻种植、销售收入、带动就业等相关情况。
“我从最初的几百袋规模起步,通过不断摸索,如今种植面积已扩至近4万袋。每袋菌材成本约15元,产出零代麻种可卖40元以上,扣除人工和耗材,每袋净利润15元以上。目前,基地日均用工30余人,人均日薪130元左右。”种植户杨大哥介绍道。
近年来,彝良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大力实施“产业兴县”战略,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巩固和壮大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构建了以天麻、竹子、肉牛、花椒为主,烤烟、马铃薯、生猪、土鸡等为辅的“4+N”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为群众开辟了多元化的增收途径。
产业发展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该县纪委监委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政治监督“护航行动”和“小切口”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惠民行动”的重点内容,整合县、乡、村三级监督力量,深化运用“室组地”联动监督模式,紧盯产业项目推进、资金管理使用、惠农政策落实、农业技术服务等重点环节,采取实地走访、明察暗访、下沉遍访等方式,深入生产一线、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与农户、合作社负责人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相关职能部门服务保障产业发展情况,着力解决影响特色产业发展的堵点难点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
同时,该县纪委监委不断强化与巡察、审计、财政等部门协同联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联合检查、线索互移等工作机制,严肃查处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虚报冒领、吃拿卡要、挤占挪用和不担当不作为等行为,通报典型案例,以铁的纪律护航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此外,针对监督检查发现的政策宣传不到位、群众知晓度不高、管理技术缺乏等问题,该县纪委监委通过提出纪检监察建议、现场督办、发函督办、约谈提醒等方式,督促县农业农村局、林草局、天麻产业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补贴政策与实施工作的宣传解读,组织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生产技能,实现农业增效、百姓增收。(李忠伟 叶钰箫 || 责任编辑 田源)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