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平彦
目前,中国正在联合多国共同发起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大科学工程,将在月球表面和月球轨道建造长期自主运行、短期有人参与,可扩展、可维护的综合性科学实验设施。
月面建造是人类迈向深空的关键里程碑,能够为宇航员驻月生活、科学研究、资源开发提供安全环境。这是人类在深空长期生存、不间断观测和试验、深空资源开发的基本保障,也关乎人类文明在深空可持续发展与战略布局。
中国探月工程团队的方案是,“用月球的土,建月球的房”:创新研发出太阳能聚光熔融制砖技术,将月球表面覆盖的月壤转化为高强度建材。这颠覆了传统太空探索的能源与材料供给模式,如果实现,将成功破解地外建造的能源与材料双重难题,实现“零地球补给”建造。
如何在月球“烧砖”?首先采用直径数米的聚光器,在焦点处产生超过3000倍聚光太阳能能量,其次通过石英光纤束远程传输能量,最后在月壤表面用移动式高温光斑逐层扫描,使月壤在1400—1600摄氏度下熔融,制备月壤砖。
未来,我国将通过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八号”任务开展关键技术验证,开展月壤采集、筛分、熔融、成型全流程,在月面实现月壤砖无人自动化生产。到时,当第一缕阳光透过聚光器在月面熔出砖块,不仅将标志着人类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自产自建”,更意味着中国将在太空资源利用领域完成新的跨越,为人类在星辰大海中“就地取材,向光而生”开辟新纪元。
(作者为深空探测实验室总工程师,本报记者喻思南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6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