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破2万亿,国际研讨会聚焦数据确权难题

0人浏览   2025-04-09 17:30: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郭聪聪 北京报道

4月8日,由国际统一私法协会(UNIDROIT)、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院(BAC/BIAC)、北京国际争议解决发展中心(BIDRC)联合主办的“数字时代的全球挑战:数字资产交易与法律保护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上,有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北京市政府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国际组织的权威人士,聚焦数字资产的法律确权、跨境流通及争议解决等核心议题,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数字资产治理的"北京时刻"

随着数字时代浪潮席卷全球,数字资产交易领域发展迅猛,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已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焦点。

北京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2024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已突破2万亿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2400家,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数量连续两年居全球创新城市首位。这些数据不仅彰显了北京作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力,也为数字资产交易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和产业基础。

在数据交易方面,全市有28家企业完成数据资产入表,合计金额超177亿元,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累计交易规模已达59亿元,该交易所创新推出“数据可用不可见、用途可控可计量”的交易模式,为跨境数据流通提供了安全可信的解决方案。北京市还通过举办第四届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全球数字经济伙伴城市总数增加近30个,将全球数字经济伙伴城市合作倡议的成员扩展至近30个,进一步深化了国际协同的开放生态。

同时,北京仲裁委员会数字经济仲裁中心于2024年9月在北京正式挂牌,由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与北京仲裁委员会共同建设。该仲裁中心旨在为企业数据价值的合规化及数据供需的高效匹配提供支持,进一步提升了北京在数字资产争议解决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院主任郭卫在会上介绍道;“作为本次会议的联合主办方的国际统一司法协会将在京召开保理示范法工作组会议,这是国际统一私法协会保理示范法工作组历史上首次在罗马总部以外的地区召开立法会议。这既是对北京在国际争议解决和法律领域影响力的认可,也标志着北京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国际统一私法协会是成立于1926年的政府间国际组织,长期致力于推动国际私法规则协调与统一,在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国际旅游合同、国际融资租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法治是数字资产交易的“稳定器”

数据资产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法治是其交易与流通的核心保障。然而,目前我国的数据资产的法律确权仍面临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北京仲裁委员会副主任王利明在会上指出,民法典仅在第127条将数据作为一种民事权益纳入保护范围,但未对数据确权作出详细规定。这导致数据确权问题成为司法裁判中的难题。目前,司法机关多以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数据权益进行保护,但该模式无法明确数据的归属及数据处理者享有的具体权益。同时数据来源者、数据权利人、数据处理者各自享有的权利不明确,使得数据处理者在进行数据转让、担保、投资等行为时,权利行使边界模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的利用。

北京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北京市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管理办法(试行)》等,为数字资产的确权、流通与保护提供了“北京方案”。

王利明进一步说道,当前全国已有二十多个地方性法规对数据产权界定和流通作出了相应规定,尚缺乏统一的数据确权规则。他建议,在“数据二十条”构建的确权规则基础上,需通过分类分级确权制度明确数据权益,以促进数据的合理流动和高效利用。

同时王利明提到,数据确权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数据垄断问题。“我们必须警惕数据垄断的形成,”他强调,“如果不打破这种垄断,数据孤岛将会加剧,大量数据将陷入‘沉睡’,这不仅将阻碍数据的自由流动,还会制约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