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晚,珠海首部原创民族歌剧《侨批》在广东省友谊剧院上演。
该剧以一封跨洋千里的“侨批”为线索,巧妙串联起梁董氏一家、侨批局主事唐有信夫妇及众多海外华侨华工的命运,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深植于血脉中的家国情怀与诚信精神。
据悉,该剧经过专家评审,将代表广东冲刺第十八届文华大奖。
歌剧《侨批》剧照
打造真正民族化的歌剧作品
歌剧《侨批》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珠海市委宣传部、珠海高新区管委会出品,珠海演艺集团制作,珠海歌舞团演出,集聚了作曲家孟卫东,编剧王勇,导演廖向红、邓一江,指挥朱曼等一批国内一流艺术家。
歌剧《侨批》剧照(创演方供图)
“歌剧《侨批》充分借鉴中国戏曲表演的叙事程式,同时融入西方歌剧宣叙调、咏叹调等分曲表现形式,打造出一台真正民族化的歌剧作品。”珠海演艺集团总经理邹建红表示,该剧即将进行第六次修改提高,随后作为广东文艺精品的代表之一,亮相中国艺术节展演。
自2022年在珠海首场演出以来,《侨批》已在北京、重庆、香港、澳门、乌鲁木齐、杭州、宁波、厦门及粤港澳大湾区周边等地巡演,并成为珠海首部登上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大型原创作品。
以“侨”为桥赓续文脉薪火
《侨批》先后荣获第五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等多项荣誉,并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历史题材创作工程”。
歌剧《侨批》剧照
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一级编剧陈涌泉认为,“这部歌剧整体呈现特别完美,应该说是当代中国歌剧界的一台高峰之作。这台戏不仅描绘了海内外侨胞的诚信,还让我看到了一种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即便是在那个积贫积弱、多灾多难的年代,她的精神力量也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最终不断地发展、壮大。”
该剧在新疆演出中,87岁的在疆侨眷带着三四十封侨批前来看剧。当看到剧中主人公天天期盼着亲人寄来侨批报平安时,他数度潸然泪下。他说,自己的父辈也是这样老乡带老乡,漂洋过海,赚钱养家。而侨批蕴含着中国人爱国爱乡的精神,是民族永远的根、魂、梦。
歌剧《侨批》剧照
据介绍,日前《侨批》进行“2025湾区高校行”巡演,以“学术导赏+剧目展演+师生互动”模式,面向大湾区提升“侨”文化影响力、感召力,凝聚侨心侨力、激发民族情感。
创新表达激活历史厚度
在作品《侨批》中,剧作家以严谨的、线性发展的中国传统戏曲叙述方式,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原汁原味的民族歌剧,实现了将历史真实转化为舞台艺术真实的创新;作曲家将西方传统歌剧宣叙调、咏叹调歌剧程式与中国民族音乐有机结合,实现了西方歌剧思维下中国民族歌剧音乐的戏剧性创新,是中国民族歌剧发展道路上的一次大胆尝试与探索。
歌剧《侨批》剧照
主创团队介绍,在艺术设计上,《侨批》充分运用极具岭南特色的“大海”意象,场景多为海水、海滩、码头,只有侨批局和梁董氏家作为写实物理时空,舞台总体空间具有写意、空灵的特征,赋予了浓厚的哲理象征意蕴。同时,通过虚实结合的场景设置将物理时空与心理时空交错呈现,将人物内心世界外化、诗化。
在音乐风格上,该剧以广东音乐作为基调,配器运用多种民族乐器,具有浓厚的岭南音乐特点;独唱、重唱、合唱等多种形式架构全局,旋律流畅动情,唱词意境深远。
文|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冼恒
图、视频拍摄|记者 钟振彬(除署名外)
视频剪辑|记者 王绮静
编辑:易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