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和煦的春风穿过腾冲大地,坐落在腾冲打鹰山下的马站乡打云村一片葱绿,平坝山间叶厚芽嫩,鲜嫩清脆的椿头迎来了采摘盛季。一眼望去,光秃秃的枝干上顶着一个“头”的椿头树十分养眼。农户穿梭树间,采收着这大自然的顶级馈赠。
火山灰土壤孕育出极品野味
椿头,又称刺龙牙、乌刺菜等,是一种药食两用的经济树种,嫩芽口感鲜美,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深受消费者喜爱,被誉为“山野菜之王”。
依托打鹰山的高海拔气候和肥沃的火山灰土壤,打云村从2018年开始引进发展优质椿头产业,拓宽农户长效增收渠道,走好农业产业发展的路子。
“目前,打云村近一半的村民在种植椿头,头一波椿头可以卖到20多元一斤,后面几波能卖到10元左右,最便宜也是六七元。”打云村党总支书记段生东介绍,“2024年,打云村椿头实现收入12万元,2025年预计收入15万元”。
“我种植椿头树收入不错,2024年卖了2000多元,政府产业扶贫项目每亩还补助了1000元。”打云村椿头种植户段习芳笑逐颜开,其表示:“今年行情也非常不错,头一波椿头就卖了1000多元。”
连续几天的春雨过后,腾冲市猴桥镇箐口村大巫山的椿头也开始在枝头舒枝展叶。4月17日清晨,村民阿宏背上背篓、拿着长刀到4公里外的山林里,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在椿头树的枝丫间打响。
“椿头在立春时节就会露头,孕育周期大概在两个月,最佳食用期却只有几天,一棵椿头树一年只出一次椿头苞,我这几天最幸运的事就是和它们刚好遇见吧。”阿宏笑着说。
凉拌煲汤两相宜
椿头口感略带苦凉,但营养丰富,是这一季最受欢迎的食材之一。当地人食用椿头的方法极为简单,或凉拌或煲汤,为的就是留住那一口鲜。
凉拌椿头,是春风最直白的告白——滚水一焯,紫褪绿显,切碎后与蒜末、酱油、盐巴酣畅拌匀,再佐以云南特有的煳辣椒面,加入些许豆腐水,脆嫩的茎叶裹着野性的辛香,一口咬下,山野的蓬勃混着微微苦涩,最后在唇齿间回甘。
干腌菜蚕豆椿头汤,则是时光沉淀的温柔。将焯过水的椿头进冷水一激,锅中腊肉煸油为引,椿头里加入新鲜蚕豆和洋芋,共赴一锅慢火熬煮。干腌菜等佐料在出锅前3分钟也悉数加入。最终,陈年腌菜的酸醇、蚕豆的绵糯,勾出椿芽的清润,汤色浑黄中浮着翠绿,舀一勺,是对山民劳作后的馈赠,也是枯荣交替里,人对土地的深情,对生活、对自然深深的热爱和尊重。
从枝头到餐桌,腾冲椿头不仅是一场味蕾的盛宴,更串联起乡村振兴的生机。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杨焱淼 张作晨 邵宗成 摄影报道
一审 何晓宇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何丹
终审 编委 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