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生活中,小时候被称呼为少儿,再大点就会被称呼少年,到了14-16岁称呼为青春期,满18岁就是成年,过了30就是中年,然后就是老年,你看是多么贫乏的词语称呼,而在古代对年龄的称谓可是大有讲究的。
1、襁褓:指的是还没有满周岁的婴儿。“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出自《列子·天瑞》
2、孩提:2到3岁的幼儿。
孩提万里何时见,狼藉家书满卧床。出自
《红荆》唐代·元稹
3、垂髫:指的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1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用垂髫来指童年或儿童。“小童环立总垂髫”出自《题桃源》
4、豆蔻:指的女子十二、三岁
“娉娉褭褭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出自《赠别二首》杜牧
5、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
“与君结发方及笄,不谓少年成独栖”出自《明月篇》
6、弱冠:是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因此称为弱冠。
“丈夫四十强而仕,余当二十弱冠辰。”出自《拟行路难》
7、而立: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30岁,这里的“立”指的是“立德、立言、立身”。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8、不惑:指男子四十
《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9、知天命:指男子五十岁,
10、花甲:指的是六十岁的老人,也被称为耳顺之年。
11、古稀:亦作“古希”,指的是人年七十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出自《曲江》
12、耄耋:指的是八九十岁的人,泛指高寿。
13、期颐:百岁高寿,
“身兼百岁期颐福,名满三吴翰墨场。”
这些是古代对于年龄的称谓,不知各位现在的年龄是何称谓?欢迎评论区留言